Monthly Archives: May 2025

写在新的十年的开始 2025

十年前30岁时,我写过一篇blog叫《写在新的十年的开始》。回忆当时的心境,只记得情绪是饱满的,对自己是满意的,对未来也特别期待。感慨30岁有一颗愿为成长而接受一切挑战的赤诚之心足矣。 后来这十年,我的确和团队一起经历了极其忙碌的创业发展期,很幸运在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大潮中,锻炼了能力,也得到了回报。非常感恩老板的信任和给予的机会。 2018年公司在香港上市后,自己生活上也有些很大的变化。我迷茫了很久,尝试Gap Year过,也尝试全心投入新业务努力过。 虽然说起来有些奇怪,但这期间最有挑战的,是去接受和理解人在没有经济压力后,应该如何面对自己,如何面对他人,以及如何规划未来的生活。这其实并不是个轻松的课题。我大概用了几年时间,去审视什么是自己应得的,什么又只是自己有幸遇到的,才慢慢走出来。 后来这十年,我也很迟钝的明白了家和亲密关系是什么,学着感受和付出爱。很幸运遇到对的人,帮我成为了一个心智成熟度更好的人。我们一起克服了许多困难,组建了一个growing family。同时,父母已经超过65岁了,不是那么精力充沛了,从精力充沛的中年人过渡到更像是老年人了。 现在我成了三个娃的爸爸,也花了许多心思理解这些小朋友,陪他们长大,觉得非常幸运和开心。这个过程中渐渐体会到,其实孩子并不属于父母,相反,孩子也在帮助父母成长。他们帮我看到了很多不同的角度,帮我更理解自己,也更理解自己的爸爸妈妈。 易学机缘与我的选择 观察小朋友久了、样本多了,就会发现,小朋友的性格和天赋是可以完全不像父母任何一方的,在概率上是有独立性的。这也促使我去思考,人的意识模式是怎么来的,哪些是先天因素,哪些是后天因素。 机缘巧合下,我接触了易学,最感兴趣的部分是命理(而非占卜),因为这套理论试图对每个人的意识进行建模,是一种关注底层逻辑的基础理论。我带着质疑的态度研究了上千个身边的真实案例,用工程师的视角重新理解它,并借此解读人的命运是怎么回事。 最终,因为高度的的逻辑性和预测准确率,我这个理工男接纳了它,相信这是可以基于数理逻辑做建模的,也据此写了许多代码来做实证。 诚然,当今的命理理论并不完美,它古老而杂乱,混入了过多的噪音,还有许多逻辑的空白地带。但我审慎地接受了它的不完美,也看到了它背后的逻辑基础,蕴含着科学发现的价值。我打算再用二十年继续研究它。 或许在许多理工背景的人眼里,这么做简直令人无法理解,甚至嗤之以鼻。在我这些年的学习和自我质疑中,我也深深地理解这种不理解,也看到许多人把这些与江湖骗术划等号。但更open-minded一些看,这不应妨碍我们区分其中的真理与糟粕,不应妨碍我们去识别和审视其中有潜在科学价值的部分。 经过几年的刻意练习,对于人的言行,我眼里看到的已不再只是眼耳鼻舌身,而是能对应到模型的不同部分,有了更立体的模样。我也在尝试结合AI技术将这种能力标准化。 其实愿意呆在「命理科学化」如此跨界的领域中的人应该是很少数人。某种意义上,我是有一些使命感的,愿意继续深入下去。 长线来看,我们一生能做成的大事并不会太多。希望接下来能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和我一起研究它,完善它的理论和实证,并记录下来。我没有拿它赚钱的动力,但我有能力保障这一探索可以长期持续下去。 如果畅想一下的话,长期来看,希望我们能借助前人的智慧和现代科学的方法,把这些研究工作发展成一门新的社会科学学科,去解释人类意识模式的普遍规律性,成为更广泛被接受的科学知识和自然规律中的一部分。 新十年的世界与我 过去十年的经历,可以说非常跌宕起伏,有坠入谷底的绝望,也有功成名就的喜悦,我很庆幸能有这些经历。但和这些短暂的感受相比,我最感激的,是它帮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也看到了自己。 熟悉命理后会明白,人的命运是以十年为步长在演进的,春夏秋冬、枯荣起落,各有各的人生剧本在安排。现在我眼中的世界,就像大家都在玩一个叫做「地球online」的角色扮演游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剧情副本要探索,但号没法重练。 不过,与十年前完全不同,我现在甚至不太敢畅想下一个十年。因为越了解这个世界,就越感叹它所容纳之丰富、规律之精巧,对其中的多样性和规律性的敬畏也更多了一些。 十年前那篇blog提到:「无限游戏的目的是让游戏得以继续,不要结束。有限的游戏规则的存在是为了保证游戏的结束,在边界内玩。而无限的游戏是探索改变边界本身,玩的就是边界」。 人生是场无限的游戏。现在我感觉理解得更深了一些:我不再奢望经历多少精彩,也不再试图穷尽理解所有的规律。我会更认同「过程本身就有意义」。

Posted in 心得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