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新的十年的开始

May 1st, 2015

有限和无限的游戏

有限的游戏在边界内玩,有一个确定的开始和结束,拥有特定的赢家。但无限的游戏目的是让游戏得以继续,不要结束。有限的游戏规则的存在是为了保证游戏的结束,在边界内玩。而无限的游戏是探索改变边界本身,玩的就是边界。

——《有限和无限的游戏》

最近我常常回忆起这本书。这是王兴在2011年介绍的,《Finite and Infinite Games》,作者是纽约大学 James Carse url 。这是本很抽象、很拗口的哲学书,多次拿起来都没读完。英语里Game不只有游戏的意思 wiki ,每次读都会带来和现实世界有趣的关联和思考。

这样两类游戏的对比,让我想到的是毕业这些年的创业经历。

2007年初,我还在百度实习,学校考试完回公司知道月亮叔去创业了。再后来,毕业入职后,发现他做的事情正是我很喜欢用的饭否。吸引我加入的是能在没有大公司条条框框下做喜欢的事,把事情做成,影响更多人的生活。后来我考虑再三,决定试一下,于是和家人、师长商量,告诉他们我的想法。我妈一开始很不理解,说百度多好啊,大家都用,有名气,福利也不错,每天公司还提供水果,对身体好。后来也有许多次被人问为什么离开百度,我基本都是回答想离开大公司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也是这么和家人说的。现在想想,那时候的我能做这个决定,并没什么了不起,只是因为除了年轻,没什么可以失去的。或许真正打消家人顾虑的原因,是因为我告诉他们:如果创业没成,以自己的情况再次通过百度面试也问题不大,不如试试。虽然我告诉家人,如果没成我还可以回百度,但我心里明白,这是回不去的。这大概就是当时选择创业的过程了。

创业在我的理解里,是个无限的游戏,游戏目的是让游戏得以继续,探索和定义边界。既然选择创业,就要把事情做成,这是我一开始就有的想法。我也认为那时候团队里的每个人,也都是这样想的。如果是为了做某个特定的事而创业,为了卖钱而创业,可能这个团队不会走这么远还在一起。而什么叫做成,怎么定义“成”,其实是随着项目的发展标准不断提高的。因为一边做一边觉得其实我们这件事还很有的做、还能做很久、还有许多待解决的有意义的问题,没有什么限制说你只能做成这样。所以,我们一直在面临如何定义自己,如何制定规则,去探索和改变边界本身。

2008年,和创业小伙伴讨论过人生理想,作为一个刚毕业不久的不靠谱文青+地青,自然少不了不用上班、周游世界之类,有点像最近大家说的那张假条:“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又或者2012年大家调侃的“临时中午去机场,随便赶上哪班就搭上哪班机去伦敦喂鸽子,觉得这才叫生活”。讨论来讨论去,我觉得人生的关键在体验这个世界,因为这个世界有太多牛逼的美好的东西,不只是漂亮的风景,还有极其多样的人文,包括从古至今在艺术、科学、商业、经济等等各方面的成就,以及这些成就背后的人。那时候我的梦想是去硅谷看一看 Facebook,看看在那工作的人是怎么做事的,那些牛逼闪闪的工程理念和技术作品又诞生在怎样的背景下。那时候我定下了这一生要把主要的古典音乐大作品听熟听透的目标,也想过要去贝多芬的墓地前回顾和感受音乐巨匠的一生。那时我还想去华尔街,了解几个巨头公司的历史,他们怎么诞生和演进的,有哪些大事,又是谁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那时候虽然从硬件条件来说,实现这些还停留在想像,但觉得这一切都是可能的,并不觉得着急和悲观。一方面抱有初入社会不接地气的想当然,一方面也承认自己没有资本,这资本包括眼界、能力、伙伴和生活所需的钱,但还有积累他们的诸多可能性。

去追求无限的游戏,会面临许多现实的妥协。九九六wiki 干活许多年、事情起色不大的同时,看着海淀桥和五道口的房价从100万买得起两居变得高不可攀、看着同学在大公司里平步青云,薪水是你的两倍还嫌少。自己打包搬家五次八次的,熟悉的朋友已经买好房子大谈装修经验了。但身边的伙伴总有一种永远对未来乐观和充满期待的态度,对问题敏锐的洞察和有效解决的过程,让我在低谷和内心摇摆时,没有选择放弃转而去追求一个有限的游戏。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非常的难得和幸运走到现在,有机会一起试着把这个无限的游戏继续玩下去。

幸运与机会

生在这个时代,能参与互联网一波又一波的浪潮,是很幸运的事。

这是我在公司内部IM里的签名档。我无数次觉得,既然自己如此幸运,不要辜负了这样的机会,要做到最好。

几年前一次校园招聘的时候,在上千人的礼堂,我们和同学们谈毕业后的成长,说一个人的成长 = 行业的成长 x 企业的成长 x 个人的成长。行业的成长,比如智能手机行业,从2007年 iPhone 发布,到 Android ,到后来软硬件生态圈,行业里的玩家经历了太多的从无到有。比如我们所处的O2O本地服务电商行业,从2010年起,平均每年n倍的速度,高速发展到第五年,五年可以有1000倍。而且,因为现在基数已然很大,大家还是觉得未来五年的空间依然广阔到看不着边际。因为行业足够大,一个企业身在其中,抓住合适的时机,具备与之匹配的驾驭力,就像冲浪者站在浪尖一样,可以走非常远,可以分享与行业匹配甚至更快的成长。最后是个人的成长。在相对优秀的群体里,其实不同人的时间和效率差异不会太大,许多人都是很努力也很有效率。一个人很努力的话,可以靠更多时间的投入来变得更努力,但最多相差不过两倍;可以靠方法和技能的提高变得更有效率,但最多相差不过十倍。所以,一个07年毕业的学生,能选择一个靠谱的行业,选择其中的一个靠谱的企业,坐上”火箭船” url ,和一群靠谱的伙伴一起,抓住中国当下这个巨大消费市场下的巨大机会,在近100年的世界历史里,都是非常珍贵和幸运的。

有次我和我太太开玩笑说,如果我生活在远古社会,根本活不下去。远古人打猎,拼的是体力和反应速度,而我一个四肢简单反应慢半拍的技术宅,只有饿死或者被大老虎咬死的份儿。而现在由于科技的发展,拼体力已经不是唯一的选择,许多事情是拼脑力的,是拼选择正确的方法和方向。比如自己在百度实习那会儿,没能力没朋友没钱的地下室青年,除了一颗想做成事情的心,简直一无所有,这和近100年前无产阶级揭竿而起也没什么区别。

所以说,我觉得这些年做事,做的越久了,越感受到敬畏之心,一切的成绩,看似很牛逼,但并不是自己多牛逼。它首先属于我们有一个十几亿说统一语言的大国(我并不是想说感谢国家),属于近十几年稳定的政治,属于消费者手里可支配收入的连年增长;然后属于这个科技时代让每个人手里都有一部可以随时方便上网的智能手机,属于近十几年BAT(百度阿里腾讯)培养出足够的互联网产品技术运营各类优秀人才输出给这个行业;然后属于公司有一个靠谱的心齐的团队,让复杂的事情由上百个岗位和上万人齐心协力得到解决。最后的最后,它属于自己的,只有两个:对未来的选择,对当下的坚持,再加上一点本也理所应当的努力。

新十年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我们可解决问题的容量,取决于我们能管理住多大的不确定性。新的十年,会有巨大的变化和未知,有一些是我确定的,另一些则是挑战。

我确定新的十年依然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和经济环境,确定科技会给生活带来比过去多的多的改善,确定新的十年对每个年轻人来说一定比上一个十年会有更多的机会。同时,我确定自己依然能够保持对这个世界足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以及我最亲密的人与我之间依然愿意互相付出足够的爱和耐心。

然而,我不确定自己的能力是否带来足够的准备度,让新的机会到来时有可能比其他人更可以去拥抱它,也不确定自己在未来十年是否有能力满意的处理和所有亲密的人所有问题。这值得现在就去准备和改善。

生日当天,太太问我,对过去的30年满意吗?我觉得还满意,心态比之前更平和,不如几年前焦虑。我知道这些平和来自家人朋友对我的信任,也来自各方面的经历带来的积累。我希望新的十年,在这个幸运的环境里,自己能继续玩好这个无限的游戏,不断的push boundary,更好的体验和理解这个世界。

换802.11ac无线路由器选购心得

November 9th, 2014

之前家里的 Linksys WRT54G v3.1 用了许多年,虽然稳定,但和 NAS 配合传文件、和小米盒子配合看高清都受制于无线速度和交换速度。所以这几天趁着双十一换了新路由器。在这总结一下心得。

先明确一下目标:

  1. 可以稳定支持未来3年的大部分无线终端,协议基本上都定位在最新一代的 802.11ac
  2. 无线传输速度不要成为家用网络的瓶颈,不要因为内网网速瓶颈不得不布线
  3. 支持千兆LAN交换,我不要活在上个世纪

上京东看了TP-Link、D-Link、Netgear 等一些家用型号,被动辄4根6根天线的蜘蛛造型雷到,被各种概念搞晕。于是,本着搞一件事情就要把它搞透搞懂的原则,先研究了一下 802.11ac 协议、”双频”、”AC1750” 、”5G穿墙效果”等术语都是啥意思。

先说答案
最后我换的是 TP-Link TL-WDR7500 (文章末尾有链接),看重的是千兆LAN、802.11ac 450MHz+1300MHz(俗称AC1750)的处理能力、可桥接、在AC1750同类里性价比不错。

以下有几个技术概念,我大学没学过通信原理基础,以我浅薄的调研整理:

  1. 802.11系列协议,从 a/b/g/n/ac 发展了许多代,最新一代的是 802.11ac ,关于协议的历史,可以在 wikipedia 查。而这一代进入家用(价格降到$100左右)基本都是今年的事(2014年)。市场的主流是 802.11n。
    802.11
  2. 双频,指的是无线路由同时开通两个不同频率的信号源:2.4GHz 和 5GHz ,这是 802.11a/n 时就有了的概念。无线路由传输时,把频段拆分成多个 channel 来避免多个信号间的互相干扰。2.4G提供了2.401~2.473GHz的范围,只有72MHz的容量可以切。5G提供了5.2~5.8GHz的范围,有600MHz,可以认为是更宽的马路,上面可以跑更大容量的车。由于绝大部分信号工作在2.4GHz,这个频段很拥挤,随便在家能搜出很多信号,互相干扰会影响传输质量。5GHz 也不是什么都好,频率高波长就短,遇到障碍更容易被挡住,所以它更适合空旷空间的传输。
  3. 天线数,看到现在路由器有一大把天线,很容易被雷到。其实超过三根天线的,一般都做了分组(4天线未分组的,家用很少见)。例如6根天线,一般是3根用于2.4GHz,3根用于5GHz。这里有个MIMO(多点收发)的概念,每多一根天线,也多出了对应的传输容量。例如 2.4GHz 以一根天线150Mbps为单位,传输速度分为 N150、N300、N450;而5GHz 在 802.11n 以150Mbps为单位,在11ac 以 433Mbps为单位,所以会有如下表格(图片引用自upsangel.com)table_2.4G_5G

最后说几个选购的陷阱

  1. 天线数不是越多越好,收发要匹配
    传输速度同时取决于路由器和终端两次,收发速度要匹配,就低不就高。由于体积原因,大部分的手机 WiFi 天线都是单天线,在可预计的一两年,大部分移动终端不超过两根天线。目前市面上最熟悉的两根天线的产品是2014年秋天发布的 iPad air 2,主打的feature是 768Mbps 传输也表明它最高可以工作在5GHz双天线环境下(见上表)。要想发挥三天线的效力,需要配置专门的三天线usb接收端,需要额外花钱,这个家用没特别需求就算了。
  2. 一定要避开不支持千兆LAN口的奇葩型号
    现在有许多在售的无线路由不支持千兆交换,无论有线还是无线,很容易带来内网传输瓶颈,拷文件速度通常小于每秒 5M,现在高清视频现在那么常见,很累的。如果要连接NAS(家用的网络存储服务器现在已经很常见了),基于有线是必然选择,可以带来更好的传输稳定性和峰值速度。在京东上翻技术参数的时候,发现许多仅有百兆LAN口却支持 802.11ac 的型号,简直奇葩,购买时注意避让。比如:ASUS RT-52U、TP-Link TL-WDR6300、D-Link DIR-820L 。

导购建议

  • 低预算 200多块
    TOTOLINK A2004NS :4天线(双频各两根),AC1200(300Mbps+867Mbps),千兆LAN口。原因:价格很合适,千兆LAN,双天线足够覆盖绝大部分需求场景。
    http://item.jd.com/1011423.html
  • 中预算 400多块
    TP-Link TL-WDR7500 :AC1750(450Mbps+1300Mbps),6天线(双频各三根),千兆LAN口。原因:性价比好,够用。基本是AC1750里最便宜的,性能满足一般家用没问题。同价位 D-Link 和 Netgear只能买到AC1200级别的型号。据说大陆有足够研发能力生产AC1750级产品的只有TP-Link一家。
    http://item.jd.com/802709.html
  • 高预算 600多块
    Netgear R6300 v2 :AC1750(450Mbps+1300Mbps),6天线(双频各三根),千兆LAN口。原因:Netgear 好歹算准一线名牌,虽然贵点。无线路由里贵总有贵的道理,预算充足就上这个吧。
    http://item.jd.com/933212.html
  • 补充一句,千兆LAN和百兆LAN的网线不同,如果网线接设备(比如 NAS、小米盒子)记得买超五类/六类网线(也不贵,就是得注意一下)

参考文章

做好这次调研,多亏了 upsangel.com 和 smallnetbuilder.com 这两个网站,从众多软文评测中脱颖而出,技术男们好好研究一下。

upsangel.com 是香港的一个专门写路由器技术和导购文章的网站,其实如果有耐心看完他的文章,不用看我这篇了(所以这句我放最后讲),大部分我都是从这学的。

smallnetbuilder.com 是一个评测网站,有不少路由器评测会饮用他们的结果,参数控们可以继续钻研。

2014五一东京之行

June 3rd, 2014

2014-6-2 第一版。由于照片未整理,目前是文字版,以后再补

背景篇

几年前就想去趟日本,甚至是除了美国之外,我最想去看一下的国家。

为什么排的优先级那么高?

  1. 虽然地理上看很近,但因为历史原因,国内对这个国家的了解并不多,周围去的人少,相关的全面报道更少。真实的样子是什么?这让我很好奇。
  2. 日本是高度发达的国家,学习了西方的很多东西,在很多工程技术领域也远超国内同行。同时日本又是个和中国传统文化同源的国家,保留了古代中国的痕迹,并发展出自己独到的文化分支。这样一个东西文化交汇的地方,一定很有意思。
  3. 日本几十年前经历过中国正在经历的事情,例如进出口、金融、房产、食品安全、产业升级等中国目前的热点问题。去日本看看,有点坐时光机去未来看看的意思。看看未来,谁不想去呢?

于是我和YM就拿五一拼了8天假期,去这个只需要3小时航程的国家的首都感受了一下。

行程篇

为了省时间,往返飞机直飞:北京 - 东京 - 北京
为了尽量深入感受一下,没有打算赶场跑不同的地方,只选了东京及周边。

主要地点如下,分布在7天时间中,每天1-2个。具体去穷游(qyer.com)看其他人的行程攻略就好,多看几篇就有感觉了。

  • 东京站附近(天皇住的公园不错)
  • 秋叶原(电器、动漫、游戏)
  • 银座(商场、东京塔)
  • 筑地市场(海鲜市场的新鲜寿司)
  • 浅草(浅草寺,人山人海的人文景点,没觉得有什么特别)
  • 新宿(商圈、公园、歌舞伎町)
  • 涩谷(商场,牛逼的路口)
  • 富士山周边(河口湖、自行车环湖)
  • 横滨(港口、地标楼夜景、看了场棒球比赛)
  • 两国(可能有相扑比赛,五月十几号开始,这次没赶上)
  • 博物馆(宫崎骏、哆啦A梦都还不错。需要国内提前预定购买实体票,淘宝可以搞定)

物价篇

先说说汇率和购买力。日元最小单位円,日文大概读(en),拉丁化写出来是yen。汇率大概认为是100円=6元。日常使用的时候,1yen购买力有点像国内的1分钱,平时用的不多,很多收银机器不收小于10yen的硬币。实际的兑换关系和购买力大概是这样的:

  • 100yen = 1美元 = 6元,购买力相当于1元,也是用的最多的硬币
  • 10000yen = 100美元 = 600元,购买力相当于100元,也是最大面额的纸币
  • 1000yen以下是没有纸币的,大量使用硬币,100yen是最常见的硬币(类似中国的1元硬币),希望中国早日实现10元以下完全硬币化,会方便很多。

再说说衣食住行。

  • 日本的住宿和饭店很贵,换算成人民币后后大概是3倍,长期呆实在受不了。例如一碗拉面约60RMB,7天水准的房间大概500RMB、中等水平的怀石料理600-700RMB每人,除以3大概和北京物价差不多。
  • 交通的价格倒是一般,最便宜的地铁票大概140-160yen,大概不到10元,和上海差距不大。
  • 衣服方面,ZARA这样的品牌没看到,主要是当地的MUJI和UNIQLO都是很大的店,感觉这些品牌在生活中的影响远比我想像的大。
  • 化妆品据YM说价格不错,比如当地的FANCL,不过我不太懂。当然,比北京机场的免税店便宜是必然的,据说更便宜的是韩国机场。

心得篇

终于要说心得了,这些或许是没去过东京的认能用得到的。上干货……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Amazon的核心价值观

July 6th, 2012

最近在团队内发起了一些和价值观有关的讨论。
从小团队一步步走过来,一开始人少,日常工作就可以默默统一。但企业到一定规模,就开始需要明确这样的有些务虚的东西。

我理解的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那些大家认同的、应当共同坚持和维护的原则。在形成明确的价值观后,一个团队会对不符合的行为形成自发的修正。

有机会仔细看了一下Amazon官网的核心价值观,提到不少出色的点。在网上没看到其它详细的翻译(除了这篇内部ppt),所以花了两个小时简陋地翻译了一下,水平太业余,还远做不到信雅达。

Amazon的领导力原则

Amazon Leadership Principles

无论你是一线的员工,还是一个大型团队的经理,你都是Amazon的领导者。以下是我们每位Amazon人都努力遵循的原则:

Whether you are an individual contributor or a manager of a large team, you are an Amazon leader. These are our leadership principles and every Amazonian is guided by these principles.

客户第一
领导者总是以客户为出发点,积极而有活力地工作,以赢得和保持客户的信任。虽然领导者们也很关注竞争对手,但他们对客户更痴迷。

Customer Obsession
Leaders start with the customer and work backwards. They work vigorously to earn and keep customer trust. Although leaders pay attention to competitors, they obsess over customers.

主人翁意识
领导者都是公司的拥有者。他们着眼长远,不为眼前而牺牲公司的长期利益。他们总能站在比自己团队更高的角度,代表整个公司做出决策和行动,并且从不会说“这事儿不归我管”。

Ownership
Leaders are owners. They think long term and don’t sacrifice long-term value for short-term results. They act on behalf of the entire company, beyond just their own team. They never say “that’s not my job”.

创新并保持简单
领导者都应要求自己的团队,持续在创新上思考和实现,并保持简单有效。他们有足够的眼界,能从任何地方发现新点子,并且不会因为”这不是我们自己想出来的“而弃之不用。当我们打算做一件别人都没做过的事时,我们已经做好了长期可能被人误解的准备。

Invent and Simplify
Leaders expect and require innovation and invention from their teams and always find ways to simplify. They are externally aware, look for new ideas from everywhere, and are not limited by “not invented here”. As we do new things, we accept that we may be misunderstood for long periods of time.

正确决策
领导者在大多数情况下总能够作出正确的决策。他们应当有很好的商业判断力和直觉。

Are Right, A Lot
Leaders are right a lot. They have strong business judgment and good instincts.

招聘并培养最优秀的人
每次招聘或提拔下属,领导者都应该对他们的绩效有更高的要求。他们能发现,并为团队招募到最出类拔萃的人才。同时,要发掘潜在的领导者人才,并非常专注的培养他们。

Hire and Develop the Best
Leaders raise the performance bar with every hire and promotion. They recognize exceptional talent, and willingly move them throughout the organization. Leaders develop leaders and take seriously their role in coaching others.

坚持高标准
领导者要有近乎严苛的高标准,即使在很多人看来这个标准已经有些变态的高了。同时,也要持续的提高标准的门槛,使得团队能够在产品、服务和流程上有高质量的产出。领导者能及时弥补遇到的缺陷和问题,不会让它们出现在产出中。

Insist on the Highest Standards
Leaders have relentlessly high standards – many people may think these standards are unreasonably high. Leaders are continually raising the bar and drive their teams to deliver high quality products, services and processes. Leaders ensure that defects do not get sent down the line and that problems are fixed so they stay fixed.

富有全局观
局限自己的思维,就像一个人只会说一些自我应验的预言一样。领导者应大胆地描绘愿景,并确保传达到位,以激励团队给出更好的结果。同时,也要独立思考,并想方设法服务于客户。

Think Big
Thinking small is a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Leaders create and communicate a bold direction that inspires results. They think differently and look around corners for ways to serve customers.

积极行动
速度决定一切。很多判断和行动,即使后来发现做错了,也都是可以回溯撤销的,并且事前并不需要大量的调研。同时,我们也鼓励承担有预期的风险(不鼓励盲目的尝试)。

Bias for Action
Speed matters in business. Many decisions and actions are reversible and do not need extensive study. We value calculated risk taking.

节俭
如果一个事不能给客户带来好处,这个钱我们尽量不花。节俭让我们富余出更多的资源,自给自足,并能激发我们产生更丰富的想法,发挥更好的创意。在招聘名额、预算和固定开支方面,我们控制的非常谨慎。

Frugality
We try not to spend money on things that don’t matter to customers. Frugality breeds resourcefulness, self-sufficiency and invention. There are no extra points for headcount, budget size or fixed expense.

直言不讳地自我批评
领导者不应因为自己或团队看起来不错就止步不前。即使有时显得尴尬,他们工作时心中也总是带着问题。在评估自己和团队时,寻找自己离最好还有多远。

Vocally Self Critical
Leaders do not believe their or their team’s body odor smells of perfume. Leaders come forward with problems or information, even when doing so is awkward or embarrassing. Leaders benchmark themselves and their teams against the best.

赢得他人的信任
领导者应发自内心的保持开放、虚心的倾听,并总是愿意找出并改进自己目前最大的不足之处。

Earn Trust of Others
Leaders are sincerely open-minded, genuinely listen, and are willing to examine their strongest convictions with humility.

深入细节
领导者应可以在各个层级工作,保持对细节的关注并时常检查。没有什么事是他完全不清楚的。

Dive Deep
Leaders operate at all levels, stay connected to the details and audit frequently. No task is beneath them.

可依赖,保持怀疑并承担责任
领导者遇到自己不赞成的方案,即使有些面子上不舒服或者有时很耗费精力,依然有义务做出挑战。他们对待错误应当保持坚定和公平,不因面子而妥协。一旦做出决策,他们愿意承担全部责任。

Have Backbone; Disagree and Commit
Leaders are obligated to respectfully challenge decisions when they disagree, even when doing so is uncomfortable or exhausting. Leaders have conviction and are tenacious. They do not compromise for the sake of social cohesion. Once a decision is determined, they commit wholly.

交付结果
领导者关注所负责事情的关键输入,并按时保证质量的交付结果。即使有挫折,他们也能应对自如并且永不自满。

Deliver Results
Leaders focus on the key inputs for their business and deliver them with the right quality and in a timely fashion. Despite setbacks, they rise to the occasion and never settle.

MBTI实践、创业者、技术团队管理者

May 6th, 2012

上次写blog还是2010年总结,至今过去16个月了。
这16个月,又经历了很多事情。回头审视一个更长的时间段,就会淡忘很多细节。

这里分享三个小主题

MBTI实践

MBTI简单说的话,是一套有几十年历史的性格分类的理论(wiki),从4个维度,每个维度两种相反特征,把人分为16种性格。
2011年夏天,处于对了解人的好奇心,开始仔细研究MBTI,用于了解自己、家人、同事、朋友的性格特点、思维、做事方法。

现在大概做了这么几件事

  1. 知道自己是什么性格,优点缺点是什么
  2. 知道别人是什么性格,现在基本可以在交互中识别人的类型
  3. 梳理收获,写成PPT,期间给部门里的近100位同事做过一次公开的分享

每天会有1小时左右的时间,会思考和它有关的事情,目前持续大概300多小时。自己体验的结论是:收获很多。
用一万小时理论来看,修行还有很长的路。我希望在未来很多年中,把它做为一项技能去锻炼。

创业者

从07年离开百度,开始创业经历,快5年了。

在自己身边,有知乎、小米、街旁、豌豆夹等等和我们一样打拼的创业者。太平洋另一边,有 Instagram、Square、Pinterest、Path、Openstack 这些叫的上名字的,也有几百上千家叫不上名字的团队。现在互联网最热的就这么两个国家了,这是做为一个在互联网浪潮中的人幸运的地方。

创业时人的状态和心情起伏会很大,比正常人波动大一两个数量级。做个形象的比喻,就像 Tiny Wings 里面的小鸟一样:

  • 有时候特顺,飞在云彩里面爽死了,还大喊着“yohoooooo~”
  • 有时候特惨,卡在一个坎里面半天出不来
  • 有时候无论再怎么努力往前飞,时间不等你,忽然天就黑了。

期望自己能分享一些感想出来,也能和更多的创业者交流。

技术团队管理者

美团的技术团队,从个位数增长到三位数,用了两年多。团队高速发展的过程,对自己的考验也非常多。

16个月前,我站在将来做技术专家(P线),还是做技术管理者(M线)的路口,刚抬脚迈入M线。
现在,在M线走了一小段,有十几位可以一起向一个方向奔跑的伙伴。

工作节奏,和之前在百度的感受相比,大概要快3倍。直观一些,对一个team来说,大约一个月的事情在这里一个周做完。
好处是,在这里干一年,差不多能顶在别的地方锻炼两三年的经历。当然,这里忙一些。

每次仔细思考管理的方方面面,都觉得自己离做的优秀还差很远。它真是一件很容易做的平庸,想做到大师非常难的事。
对技术管理来说,对管理者要求更高一些,需要管理和技术一起修行。

一切还刚开始。

这个2010年

December 27th, 2010

这个2010年我写了3篇blog,都在年初,而且和技术关系不大,几乎停滞。其实有接近10篇草稿,没有一个满意的,没有去润色到可发布。

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我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做美团,其它可以用来做点事情的时间很少。一年前的这个时候,2009年年底,在等待饭否被关站半年依然没有消息的时候,大家在华清嘉园那间房子的会议室,讨论了打算另起炉灶,做“团购”这样一个事。后来的故事就很多了,有各种报道,后来它还成了2010年中国互联网界最热闹的事,这个模式在它在中国诞生的第一年中,创造了上亿的销售额和数十万人的就业机会。

这一年,我所在的团队,从几个人变为一百多人,因为办公室面积始终不足,搬家两次。从四个工程师变为几十个工程师,每个人所经历的时间速度,是做其它事情的几倍,屡屡有“美团已经做了两三年”这样的感觉。这一年的每一天,如果做别的事,可能是三天或者五天,所以老得也很快。对,这类似传说中李献计的时差症。就算你忽然觉得生活变的平淡,但比起做其它事,你依然经历了更多。这很神奇。

这一年,我上班的地点又回到了中关村西区,离当初刚来北京的时候很近。差不多的写字楼,差不多的格子间,差不多的工作餐地点,让我去想这几年什么变了,而什么又没变。几天前Facebook的Mark来新浪的时候,@yuancheng凑巧在咖啡馆遇到了他,有合影为证。在街旁看到签到,在饭否看到照片的时候,我激动的想立刻冲过去,我好久好久没这么激动了。

这一年,饭否在各种努力下重新开放,老用户可以从 http://fanfou.com/login 登录,新用户只有用邀请链接才能注册。饭否对我的意义,无法言语表达,我因它经历了太多的起起落落。它对我来说,并不只是事业。

这一年,我回天津做了一次校园招聘,电话和当面面试过很多人。之后又认识了很多即将毕业,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应届生同学来公司实习。我喜欢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诉他们,最好让他们能跑多快就跑多快。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linux/macOS下解压中文乱码的zip包

December 26th, 2010

从 windows 下压缩的zip包如果文件或者目录名有中文,在典型的 linux 环境(如ubuntu)和 macOS 下按照正常zip解压都会乱码。google一下搜到的答案有两种,一种是hack一下unzip的代码重新编译,还有一种是另外写一个解压的工具代替unzip。

其实这是一个困扰了linuxer很多年的老问题了,能搜到好多人问和答,但至少在半年前(6月份)我遇到的时候,没有让我满意的简单的解决通用的方案。

当时我是,遇到产品的同事给了一个做好的交互原型,输出一个zip包,而基本上公司里其它技术都是用linux或者macOS。参考了搜到的解决方案,用 php 的 zip 扩展来解压,并转换 GBK 为 UTF-8 即可。

存到自己home目录下的bin里面, 比如放到 ~/bin/punzip,然后 chmod +x ~/bin/punzip,以后就可以比较自由的直接调用 punzip foo.zip 来解压了。

依赖了 php 的 zip 扩展,如果执行时提示“php zip extension is needed.”(比如默认macOS就没有加载zip扩展,ubuntu有),需要修改 php.ini 添加 extension=zip.so,具体按照提示中的手册页面做就好。


<?php
/**
 * 解压含有文件名为gbk编码的zip包,到当前目录
 */
if (!extension_loaded('zip')) {
    
printf("php zip extension is needed. See http://www.php.net/manual/en/zip.installation.php\n"$argv[0]);
    die;
}
if (!isset(
$argv[1])) {
    
printf("Usage: php %s filename\n\n"$argv[0]);
    die;
}
$f zip_open($argv[1]);
while (
$e zip_read($f)) {
    
$filesize zip_entry_filesize($e);
    
$filename iconv('GBK''UTF-8'zip_entry_name($e));
    if (!
$filesize) {
        
mkdir($filename); 
        continue;
    } else if (!
zip_entry_open($f$e)) {
        continue;
    }   
    
file_put_contents($filenamezip_entry_read($e$filesize));
    echo 
"$filesize\t$filename\n"
    
zip_entry_close($e);
}   
zip_close($f);


程序员的优势和劣势

February 8th, 2010

有段著名的对话:

男:我是程序员。 女:哦,程先生,你好。 男:哈,客气了,叫我序员就好。

现实中的程先生多种多样,如果不去考虑程序员、工程师、架构师等不同的title到底有什么区别,作为通过计算机语言与机器打交道的人群,至少有很多共同的特征。

程序员比其他行业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就是自己几乎可以随心所欲的创造出工具来帮助自己,从而大大提升工作效率。这一点在许多传统行业中是完全不可能的,比如:一名建筑工程师,他如果想随心所欲地马上着手创造一把符合他手头工作的锤子,则并不太容易。这种效率提升的前提,是可以将重复手动劳动的自动化。就像一个本来要挖20米深地基的工人,忽然变出10个机器人代替他挖,而他只需要在旁边小屋透过玻璃窗眯着眼睛喝咖啡一样。所以,利用好这个优势后,优秀的程序员可以将效率提升至少一个数量级。

程序员还有一个天然的优势,他的学习成本和创造成本都比较低。首先,技术水平的提升是不依赖复杂昂贵的专有设备和密集的人员的,他需要的只是电脑和网线。其次,创造成本中,除了时间之外,材料成本完全电子化,知识和创意通过代码体现在二进制中。而更不错的事情是:创造出的东西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可以重用的,可以基于大量经过他人完善测试的库来避免自己的重复劳动。所以,利用好这个优势,在于勤于动手去尝试去做,整理好可以重用的通用库,然后在需要的时候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的想法实现。

不过,也有劣势

程序员的世界是理想化的,不存在非逻辑的干扰因素。如果已经设计出一套完美的逻辑去做一件事,无论做多少遍,也不会出现无法处理的僵局。所以程序员希望这个世界井然有序,每个实体像系统中的各个模块一样各司其职、准确而高效地交互。而现实中,绝大多数钱能解决的问题不是问题,绝大多数技术能解决的问题也不是问题。

阮一峰在翻译《More Joel on Software》时写的blog(鉴于他的blog内容太敢说真话,如果访问不了请自己想办法),也提到了原作中的一句话:

许许多多的人选择编程,首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宁愿将自己的时间花在一个公平有序的地方,一个严格的能者上庸者下的地方,一个只要你是对的就能赢得任何争论的地方。

是。有人会在旁边冷笑,并可能说出类似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 这样的江湖名句。某种意义上,我并不是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但我还是有些偏执地要说:可编程的世界,就是程序员自己构架的理想国。

表演类艺术与创作类艺术

January 22nd, 2010

最近半年有些事情,让我试图去探索和理解“表演”与“创作”这两类艺术类别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或许这对一个以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作为职业的人来说,有些生僻。但对一个喜欢古典音乐,从5岁开始练习小提琴,业余时间参加了10年交响乐排练和演出的业余小提琴手来说,这个问题在促使我去思考学生生涯那么多 年,这门作为表演类艺术的业余爱好,到底带给了我什么,并使我擅长做什么,布擅长做什么?

于是我先考察了艺术(Art) 的具体定义。在我理解中是一个相对广义的概念,和传统意义上的美术来说,是一个更 general 的定义。参考 wikipedia上的艺术词条如下(适当翻译成简体中文习惯):

艺术是由所有具有智能思考能力的动物,以通过各种 形式及工具用以表达其情感与意识形态,所产生的形态泛称。

为了让事情明朗一些,我列举了一些我能想到的典型的艺术活 动,并试图用表达载体来分类。举一些例子:

  • 文字
    • 文学创作
    • 剧本
    • 作词
  • 声音
    • 作曲
    • 声乐
    • 器乐演奏
  • 图像
    • 摄影
    • 绘画
    • 平面设计
  • 物体
    • 时装
    • 雕塑、雕刻
    • 建筑
    • 室内装潢
  • 影像
    • 动画制作
    • 电影导演
    • 电影演员
  • 舞台
    • 舞蹈
    • 相声
    • 戏剧
    • 指挥

看完之后,我发现大部分的艺术活动,都是和“创作”紧密相关的。而只有少数是和“表演”紧密相关的,比如:

  • 声乐
  • 舞蹈
  • 相声
  • 戏剧
  • 指挥
  • 电影演员
  • 器乐演奏

我将他们分为表演类的标准是,通常这类活动有一个范本,有类似观众一样的表演受众。表演者在尊重范本的基础上,融合自己的理解产生某种艺术感染力, 通过再现范本来表达给受众。比如:

  • 一位小提琴演奏家需要理解某部作品中作曲家的意思,按照乐谱演奏作品。
  • 电影演员需要读懂剧本,扮演一个虚拟的角色。

再看看创作类的艺术活动。我理解为:在遵循一些公认创作原则的基础上,从无到有地表达创作者希望传达地内容,并无范本可以参照。通俗的说,我觉得这类艺术需要一种 sense,需要一种没有其他参照的巧妙的表达。比如:

  • 王小波写一部小说
  • 贝多芬写一首钢琴奏鸣曲
  • 凡高画一幅抽象画
  • 乔布斯和他的团队带给大家 iPhone 出色的工业设计和用户界面设计

好吧,现在我的问题是:

  • 一个从事表演类艺术的人,转而从事另一种表演类艺术时,是否更加容易?
  • 而如果转而从事另一种创作类艺术时,是否变的困难?
  • 或者本身如此分类和思考就不合适?

思考这个问题的同时,我也对在比较 general 层次上艺术与设计的区别,也产生了兴趣。有机会可以继续写一写。

NASDAQ:BIDU

January 21st, 2010

iPod Touch上看股价走势很方便,事实上前几天这是我睡觉前的娱乐之一。因为转圈圈的loading图标消失前,你怎么也不会知道今天的走势是什么样子的。

最近两位搜索引擎老大的故事被大家说烂了,我还是补个图吧。这是百度同学 (NASDAQ:BIDU) 最近某段时间的股价走势

NASDAQ:BIDU

图上一共5天,第一天是百度的域名DNS事故导致跌破400刀。第二天是谷歌同学的声明。最后一天是谷歌同学的第二次声明。

第一天声明的时候,我还挺想去logo附近看看来着,走路十分钟就能到,可是天太冷了我退缩了。:-)